PC + 手机 + 微信网站 + 小程序 + APP,五端合一
单是计算机,网站设计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就已经够大了。没想到,在第一台计算机埃尼克出现23年后的1969年,网络又降临人间,使人类生活为之巨变,从而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轩然大波。正如托夫勒所说:“生活本来是平静的,后来计算机想要相互对话,情况就大变了。”
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直接结果,是社会信息化的必然要求。60年代末,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将各个分立的计算机系统联接起来,以发挥其整体效能和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就提出来了。像以往一样,这种要求在国防领域显得更为迫切。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确保国家重要的计算机系统在核打击情况下仍能正常运作,下令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进行建立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最后导致了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网络—阿帕网的建立。到70年代末期,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又建立了几个计算机局域网并投人运行。这些局域网的建立,对提高网内各个计算机系统的效能及其安全性和可靠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网络之间的通信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开始研究一种将不同的局域网连接起来形成广域网的新方法,建成了一个广域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这就是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因特网的前身。互联网络在80年代虽然得到较大的发展,但应用范围还是十分有限。进人90年代以后,互联网络在世界范围得到快速扩展,已发展成为一种影响十分巨大的全球性国际互联网络。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网络已开始向地球的各个角落辐射,其触角伸向了社会的各个领域。据有关资料介绍,当今全球最大的国际互联网络—因特网目前已经有数千万台计算机与之相联,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信息网络。它已将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计算机网络连为一体,用户达数千万。1997年,仅在美国就有约61 r5s.万人上网;1998年初,全球上网人数已超过1亿人。利用因特网,用户可以顺利进行信息收发及信息查询等信息业务。它已广泛应用于医疗、交通、金融、贸易、军事等各个领域,用户仍在以每月递增10%一15%的速度扩大,预计O_/I:年上网用户将达到10亿人。世纪之交,因特网已成为各国注视的焦点。而各国正在加紧建设的国家、地区乃至全球信息基础设施,最终将建成使各国乃至个人都能互联互通的全球信息网络,完全形成超越传统地理空间概念的所谓“计算机网络空间”。
1993年9月15日,美国出台了《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实际上,美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就是要在全国建立高速光纤通信网络。这一网络的末端将深人到每一个办公室和家庭,在全国构成四通八达、无孔不人的信息“交通网”,以实现一般信息网络不能或很难提供的信息服务。美国人认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的实施,将会像当年的高速公路计划一样,成为美国经济和科技腾飞的新支柱,因此形象地将其称之为“信息高速公路”。
美国政府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计划后,不甘落后于发达国家的少数经济实力较强的发展中国家计划在2000一2010年建立覆盖本国的计算机通信网络。1994年9月,美国政府又提出了建设全球信息基础设施的倡议,即将各国信息高速公路联结起来组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实现各国信息共享。世界上多数国家都承认,尽管各国经济基础、科技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但在信息技术已发展到计算机网络化的新时代,建设本国的信息高速公路并将其联结成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是历史发展潮流之所向。面对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发展趋势,虽然各国在管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将遇到一系列新的题,国际关系也将受到影响,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将面临严峻的挑战。但是,全球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将有利于加强国际经济、科技和教育合作,推动文化交流,加快社会向更高阶段开展,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提供难得的机遇。
这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发展和变革。在未来信息社会里,计算机网络将遍布地球的各个角落,渗透到人类生产的各个领域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信息社会的重要支撑。